作者:Liew.Y
时间:2025-03-17
海绵的故事
在开始我们的故事之前,先认识一下主角——海绵(sponge)。它看似不起眼,却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多细胞生物之一,化石可追溯到5.5亿年前的寒武纪。科学家在湖北宜昌发现的螺旋网格海绵化石,揭示了它作为原始动物的开端。古希腊人早就知道它,亚里士多德曾在书中记录它的用途,而希腊的KALYMNOS岛更以捕捞海绵闻名。300年前,那里的潜水员抱着15公斤的石头下潜30米,赤手抓取海绵;到19世纪,潜水服的发明让他们潜入70米深处,找到更优质的种类。
但海绵的故事远不止这些。它曾被误认为是植物,因为它不移动、不捕食,静静地附着在海底。直到1765年,科学家通过研究它的细胞结构,才确认它属于动物。海绵没有华丽的外表,却能通过水流过滤食物,甚至在极端环境下存活亿万年。它的适应力令人惊叹——而这,正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重点。
潜能的冰山一角
说到适应力,你有没有想过,那些被称作“天才”的人,成功的秘诀是什么?我们常把“天赋”(talent)当作答案。在英语里,“gift”既是天赋也是礼物,仿佛成功是上天赐予少数人的特权。可现实真是这样吗?
中国有个神童叫“伤仲永”。一个天赋异禀的孩子,年少成名,却因缺乏后天培养,最终泯然众人。天赋固然重要,但没有坚持和方法,它不过是一块未雕的石头。而普通人呢?我们发挥的能力,往往只是自身潜能的冰山一角。
海绵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。它没有腿脚,却能在海底扎根;没有猎食的本领,却能靠水流生存。这种“低调的强大”,不正是潜能的体现吗?天才的成功,靠的不仅是天赋,更是一种超乎常人的坚持——像海绵一样,面对恶劣环境不屈服。而我们普通人,之所以觉得自己“平凡”,或许只是因为还没挖掘出那隐藏的部分。
持续:潜能的钥匙
如果问大部分人为什么没能成功,答案往往是“我不够专注”。于是有人拼命练专注力,甚至科学研究也说“专注可以习得”。可结果呢?有些人苦练几年,成绩上去了,却过不了多久又回到原点,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问题出在哪?不是不够努力,而是忽略了专注背后的东西——内驱力(internal drive)。王阳明说“心即理”,意思是真正的天理来自内心。海绵能在亿万年里存活,不是因为它“专注”过滤水流,而是因为它有种与生俱来的生存本能。天才也是如此:爱迪生试了上千种材料才发明灯泡,靠的不是天赋,是不服输的驱动力。
现代社会太浮躁,纸醉金迷、唯利是图,让人容易迷失本心。我们羡慕天才,却忘了他们的成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,而是从潜能里一点点挖出来的。接下来,我们会聊聊如何找到属于你的那股力量。
抵抗力:进步的前提
不论学习什么,这些东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,我们免不了失败,免不了笨手笨脚的阶段。就像我们学习骑自行车,我们终究是从一次次摔到后学会的而不是在逃避中得到的。从这件小事我们就可以知道,我们应该敢于面对失败。从阿里巴巴的马云到全球巨富马斯克,无不是在失败中进步,但可悲的是我们大部分人都缺失了这样的一种能力——抵抗力,所谓抵抗力简而言之就是面对挫折、他人言语的忍受程度。我们处在一个原子化的社会也是物质的社会,我们人与人的关系再也不像乡土文明那样紧密,“社恐”似乎成为了大部分人的标签,当你对一些“社恐重度患者”说要求他们尝试一些舞蹈、说唱。他们总会以“我社恐”为借口来推脱,这就是缺乏抵抗力的表现,羞于面对挫折。但这还是相对好的一类人,更严重的人是完全忽视挫折他们不愿从痛苦的回忆中学习,这使得这些人逐渐落后于时代,停滞不前。似乎抵抗力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,那如何增强呢?请跟随我一同探索.
原则之法其一:抛弃完美主义
完美主义的特征:总想全盘兼顾,眼里容不下瑕疵。完美主义的本质是想要创造心中的乌托邦,但现实是不完美的,再光滑的球也有凹槽,再平整的平面也有凸起,人无完人,完美主义者的特性比定使他们陷入"完美黑洞”。哈佛研究显示,完美主义者拖延症发病率高40%这就是”完美黑洞的影响。
原则之法其二:无赖心理
说起无赖,大家总是一种厌恶的表情,毕竟谁也不想当无赖。但是无赖有一种心态特别适合我们学习,那就是无所谓心理,什么意思呢?就是对凡事都以一种“我与万物共舞"的心态,这里当然不是让你轻视所有事件,而是让你选择性的对自己的错误报以这样的心态去面对,这样就可以以更为平和的心态去从错误中学习。
最后我想说:适度的挫折依赖反而会使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。
鹰架:激发内心的激荡
这个部分我不想写了。